2020年重庆市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历经60多年的发展,建成具有技术和产品优势的天然气化工体系;形成了长寿、涪陵化工园区为主,其它特色园区为辅的产业格局;培育发展了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聚氨酯等产业集群。
截至2020年12月,重庆化工行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96.0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35.6亿元、同比增长0.3%,完成出口交货值38.9亿元、同比下降11.4%。实现营业收入814.5亿元、同比降低3.1%;利润62.7亿元、同比增加4.6%。
一、产业结构
我市化学工业生产领域包含基础化学原料、橡胶制品制造、涂料颜料染料、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肥料制造、农药等十个子行业。基础化学原料、橡胶制品和涂料颜料是占比前三的子行业。
二、重点产品
我市化学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三酸两碱、尿素、甲醇等大宗基础化工产品;二是高锰酸钾、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乙烯等传统优势产品。近年来,德国巴斯夫、华峰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双象集团、万凯新材料等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入驻重庆,MDI、己二酸、氨纶、PTA、MMA、PET等部分附加值高的化学产品实现了本地生产。
三、空间布局
重庆市目前有11个化工园区(集中区),分布在10个区县。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新建或者扩建化工项目应该进入国家和市政府批准的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重庆市长寿经开区、涪陵高新区、白涛工业园区、潼南高新区、南川工业园区、万盛工业园区均可新建化工项目;万州经开区、永川高新区、大足高新区、江津工业园区、铜梁高新区可新建限定的部分化工项目。
四、发展方向
未来重点发展聚氨酯、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推进合成材料在纺织、鞋业、装备、汽车、电子、建筑、保温、包装、运动等领域的应用。
(一)突出优势,不断完善合成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已二酸为核心,壮大聚酯多元醇系聚氨酯产业链,培育聚醚多元醇系聚氨酯产业链,下游重点发展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弹性体、水性聚氨酯涂料、合成革等重点聚氨酯产品。二是依托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等产品,加快尼龙-66项目建设,发展己内酰胺、尼龙-6等产品,打造聚酰胺产业链。三是依托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打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产业链,建设PMMA项目,发展光学级PMMA和有机玻璃等产品。四是以对苯二甲酸(PT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础,向下游延伸发展包装产业。以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为契机,加快PBAT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可降解塑料产业链规模;适度发展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特种聚酯产品,拓展聚酯品种。五是依托天然气化工技术优势,发展醋酸乙烯-乙烯共聚(VA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EVA)、热塑性聚乙烯醇(T-PVA)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等聚烯烃产业链。六是以碳酸二甲酯项目为基础,发展聚碳酸酯产品。七是依托我市的甲醇资源和聚甲醛(POM)技术优势,扩大POM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推动POM在汽车轻量化、装备行业零部件替代等领域的应用。
(二)立足需求,扩大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功能添加剂、水处理剂、氢氰酸衍生物、光气衍生物及含氮、磷、硫、硅、氟等杂元素的精细化学品。依托我市汽车、电子、建筑行业对高品质产品需求,重点发展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粉末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新型涂料产品和高纯气体、蚀刻液等电子化学品。结合大气环境保护和家电行业需求,重点发展第四代制冷剂HFOs为代表的新型制冷剂。